Monday, September 29, 2014

zerg~

把星际争霸一代和二代的动画连起来看,真是其乐无穷。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地方。zerg在一代中交代了起源是寄生虫,这种寄生虫能获取宿主的DNA,然后自己生产复制宿主。被谢尔那伽人加速进化后形成虫族。二代中,刀锋女王变回人身,按照泽拉图的指点,去虫族的起源星球变回虫身,这段动画似乎忘记一代的故事了,虫族是寄生虫!起源之地的动画里都是小跳虫。难道虫族的始祖们都驾驶着跳虫?凯瑞根变回刀锋女王的虫身,就是被寄生?
虫族的军队是各种怪兽,都是其一路寄生到的优秀生物,虫族能自己繁殖复制这些宿主,然后寄生之,躲在那些宿主体内的寄生虫们以某种幽能通讯和领主、脑虫、主宰联系在一起。我认为领主、脑虫也是被寄生的某种高智能生物,主宰是脑虫的聚合体。脑虫就好比是小寄生虫坐在超级电脑房里指挥好多其他开着各种载具的寄生虫们。脑虫就是寄生虫的电脑。相当于人类开着预警机指挥好几个中队的飞机飞来飞去。
按照故事情节,虫族遇到有一技之长的生物,就寄生并获取其DNA,自己在巢穴里造这种宿主。面对虫族冲锋的时候,表面上是一群生物冲过来,其实是小寄生虫们驾驶着各种宿主冲过来。跟人类开着各种载具一样。
细细揣摩,似乎人类与众不同,虫族遇到了人类,但并未试图利用人类的肉体作为载具,人类体能很差的,还不如大灰狼,只是智商有点高而已。人类中有一些也能使用幽能,对虫族而言,人类不能当载具,唯一的优势是智力,但似乎因为人类不是个个都有幽能能力,故而寄生了大多不能像脑虫一样当电脑用,也不能当载具。
抓到能使用幽能的凯瑞根,寄生她。刀锋女王的大脑得到脑虫级别的权限,可以加入虫族的幽能互联网,主宰嫌弃人类身体的非武器化,还给女王加装了生物装甲和背上的虫爪。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基米累得半死,弄到个神器,就是帮凯瑞根杀掉身上的寄生虫。凯瑞根回到跳虫星球,就是为了让始祖寄生虫寄生自己。
为什么不用肠虫清呢?然后我就想到了脑虫不死之谜,因为脑虫是幽能的能量形态,肉身只不过是一种映射,只有和它能量相反的黑暗圣堂才能杀伤它。或者寄生虫们也进化到本体能量化了。杀死个寄生虫需要动用谢尔那伽的神器,那么岂不是暗示咱们三族对掐这么多年,神族和人族死了就真死了,虫族的载具毁了不少,驾驶员伤亡竟是个位数?真是大跌眼镜啊。

Sunday, September 21, 2014

仁恕

夫子之道,仁恕而已。仁和恕有何区别呢?仁是对待和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他人的有爱态度,恕则是对待和自己有利益冲突的他人的有爱态度。
仁的例子很多,恕的例子也有一些。
比如,一战的时候,一般认为德王并没有到山穷水尽就投降,是因为打成了绞肉机式消耗战,计算一下国力,知道自己最后总是输,不忍心无谓的伤亡,在尚有余力时投降了,这可以算仁恕。英法愚蠢地严厉惩罚德国,以至于一战后德国为了赔款只好狂印钞票,摧毁了温良恭俭让的中产,埋下了二战的伏笔。《邱吉尔回忆录》中可以看到邱吉尔意识到一战后缺少宽恕是二战的诱因。二战后,被盟军占据的西德、意大利和日本被宽恕了,曾经的强盗,那帮口口声声要用剑来为犁夺取土地的匪徒,变成了以生产、贸易为业的良民。这个恕是人类史上很伟大的成就。感觉就像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里描述的虫族的关键一步进化——有一个母后不听从杀死别的母后的本能,而是试图和别的母后一起协作。高智力的母后学会协作,虫族于是能发展出牛逼科技。
《邱吉尔回忆录》真的很有趣的。邱吉尔还意识到一战后强迫很有民心的德王退位是错的。伤害了德国民族自尊心,导致德国凝聚点的一时空虚,给了野心家可趁之机。二战后日本天皇被宽恕,为的就是避免伤害日本的民族自尊心。这是非常英明的恕。因为这些英明的恕,德意日现在都是良民了。
还有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其实击败匪徒再宽恕匪徒,给匪徒一个生产、经商当良民的机会,古典中国也有过。汉朝也曾击败盗边的匈奴,给匈奴一个机会当良民。昭君出塞,天子单于为兄弟,带来上百年的和平贸易呢。这也是伟大的仁恕,而且比他们早。汉学爱好者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就是虽然现在阿拉没有,但阿拉能考证出阿拉的祖先比你们早有,哈哈。

Friday, September 19, 2014

你不是人精谁是呢?

记得初中的时候第一次读《红楼梦》,第一遍用了一个月。我真的好喜欢那些艳丽的诗词,着实哼哼唧唧了好久。奶奶也喜欢那些诗词,我念给她听,她常常忍不住接口下一句,过耳不忘的记性真是强大,原来她可以闷的时候自己脑海中念给自己听的。
然后我又长大了一点,开始留意到里面片言只语提到的性。我是懒鬼,决不会在这里费劲详细分析给你听,我只是回忆。哈哈,我发现了极重口的部分。乱伦、倒错、打手枪打到死都有,可惜还缺少蕾丝,要不就全了。
然后我又长大了一点,又开始留意到凤姐了。她好强大。认清谁是一锤定音的主子——贾母,撸顺贾母的毛,分派各个任务井井有条,赏罚分明,真是牛逼。更牛逼的事情又被我发现了,她会分配一些掌握现金流的项目给拍马屁的穷亲戚,有个穷亲戚得到一个管理小尼姑月钱的项目,哇塞,竟然搂着尼姑喝酒啦。这倒是很有趣的利益输送。凤姐也掌握全贾府的月钱现金流,她悄悄地放高利贷了。月钱晚给,有人抱怨,没事,因为已经撸顺贾母的毛了,抱怨不怕。
然后我学以致用,观察了些样本,发现掌握现金流的人好可怕,掌握你的现金流的人,就掌握你的命运,谁能不听从给你发工资的人的话?只有掌握任免权才能有点制衡。
后来我又长大了一点点,西学开始半瓶醋了,原来当年欧洲人的诸多努力,其实只是议会从君王手中夺取凤姐的任免权而已,他们的繁荣昌盛就来自于此。古典雅典早就做到了,不过瘟疫灭了他们一半人口。若不是瘟疫,现在地球语会不会是希腊语呢?
再后来,我又长大了一点点,终于到了“今后只会横着长,不再竖着长”的阶段,发现曹雪芹这厮,好像心里清清楚楚的,这厮是人精,知道秘笈不用,竟有空闲着竟写了好厚本扯淡书,简直可以重命名为《东方文明》,你不是人精谁是呢?

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14

张良椎

我猜到张良狙杀秦始皇的大铁锥是什么样子的了。
在秦始皇路过某地时袭击他的座车,并非渗透接近,在武装部队的护卫下,不可能杀到座车旁边戳它,只能是远程砸一下。
秦时一斤大约0.25千克,120斤的铁锥大约30公斤。《史记》说刺客是大力士,潜台词是靠人力砸的,不是什么机械,假如占据一个制高点,可以加长射程,但30公斤的铁锥,怎么才能砸远呢?想了一下,顿悟应该是玩链球了。
用一根绳子拴住大铁锥的尾部,用扔链球的方法转圈扔出去,鉴于奥运比赛男子链球7公斤多,记录是80多米,估计大力士的铁锥射程能在20-30米,需要直径两米以上的开阔空间旋转发射,射界中不应有树木,但也必须有遮蔽,否则在路边20米远处转圈会被看见,卫队很有可能会在铁锥扔出前就以强弩格杀大力士。
我猜想了个狙杀场景。
在经过庄稼地的秦直道边狙杀,柔软的草本植物不会阻碍铁锥的飞行,但能阻碍卫队的视野,只要大力士在路边20米左右的庄稼地里或高草丛里埋伏,最好能在小山坡上,张良当眼线看着,座车走到预定位置,学声鸟叫,大力士把铁锥甩出去就成了。
铁锥狙杀是很妙的主意。这东西破甲。就算是能防御强弩的装甲马车也挡不住30公斤的铁锥。里面的人肯定要被砸成酱。
砸过以后不知道大力士能不能逃掉,如果要想生还,狙杀场景边上必须有一条比较深的河,狂奔到河边跳进河里游泳或撑船过河,这是唯一能躲开骑兵队的方法。
砸过以后,卫队不会立即追击,应该是先团团围住座车,确保安全,等指挥官反应过来后,就会分出小队去搜索追杀。估计有几分钟的时间逃走。有可能两人都生还了。


笔记 对吴起的猜想

秦末,有个作死的小家伙策划了一个狙杀秦始皇的行动,计划很妙,但误中副车。那个小年轻主谋在逃亡期间稀里糊涂纳履受书。真是戏剧化。《史记》曰:“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太公兵法应该就是《六韬》+《三略》了。

《六韬》、《三略》的语言很成熟,不像是周朝初年的文风,通常都被认为是战国时的作品,这两本书思路相同、文风一致,应该是一个人写的。我猜作者就是吴起。

《吴起兵法》的思路和孙子十三篇不同,孙子吴子是两个迥异的兵家流派。孙子纯谋略,在谋上出类拔萃无人可比,读起来像是纯粹的职业军人,吴起则仁政为主谋略为辅。吴起年轻时曾学过儒学,师从曾子门下,也许他的仁政思想来自于儒家。《六韬》、《三略》的流派也是仁政谋略。

《吴起兵法》并不全,只是吴起和魏侯的部分问答,并非吴起的毕生所学,甚至吴起最妙的语录都没收录。吴起最妙的语录在《史记》里: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吴起后来在楚国改革,把王室远亲的补贴给裁了,遭遇谋杀,死于非命。我猜吴起在楚国改革,楚王得到富国强兵的好处,被裁的人不敢恨楚王,只敢恨吴起,吴起真是很悲剧,承受了“分谤”的重担,被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人杀害泄愤后,他的家族根基不深又遍地仇人,我不知道下落如何,但楚国遍地仇人啦,估计只好逃走了。帮楚国王室那么大的忙,最后被当成牺牲品“分谤”,这种过桥抽板的事情,不可能瞒得住吴起的儿子。假如是我,应该是心里一清二楚,心灰意冷,再也不跟你们玩了,过桥抽板非常寒心的!

吴起被杀后,吴起的家族就没有下文了。吴起和韩信不一样,吴起没有被族诛,只是被暗杀而已。他的儿子应该好好的,藏书和毕生所学也应该好好的。所以我猜,吴起的作品不仅仅是《吴起兵法》,还有别的,也许就藏在没有人认领的神秘作品中。《六韬》、《三略》只怕就是他的作品,黄石公也许就是他的后代。

黄石公考验愣头青的手法非常有趣,他希望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徒弟呢?虽然老爷爷不讲理欺负人,若你跟老爷爷斗嘴,就被筛了啦,这是儒家的风格,无条件敬老。不肯纳履,受不了气的不要,那是要一个脾气好到被欺负了都不计较的传人,这是寻找天性温和打不还手的娘娘腔啊!这样重视天性仁爱,完全符合吴起“在德不在险”的仁政风格。

那么多人,为什么专门欺负考验小张良呢?只能说是知道这个小青年是谁。张良在逃亡中,秦始皇都找不到他,黄石公怎样找到这厮的呢?留意到张良曾学礼淮阳,期间去东海见到一个仓海君,得到个大力士当刺客,小张的任务似乎是策划具体计划并掩护这位大力士。刺杀秦皇的事情,大力士是主角,小张是大力士的辅佐。礼是儒家的东西,学礼的时候被引荐给仓海君,仓海君应该和儒家有关,于是猜想他刺秦的事情可能有儒家参与,他的逃亡隐藏计划,可能没有瞒着东海的仓海君。黄石公只怕是从东海的仓海君那里得知这个小青年作死的事迹和下落,悄悄摸了过去。脑补之,躲在东海喝茶鼓琴唱歌的老头子不是一个而是好几个,你认识我我认识你,隔三岔五还要聚聚。听说有个青年是人才,贼溜溜的黄石公就背着几十斤重的家传竹简孤本拄杖摸过去了,还要欺负欺负戏弄戏弄考验考验先,真是个老调皮。脑补黄石公背着竹简边走边转眼珠的样子,萌萌哒的来。

联想到吴起曾经师从儒家,他的后代和儒家的老头子有联系也符合逻辑。所以猜想吴起就是《太公兵法》的作者,黄石公就是他的后代,教张良礼的那个淮阳老头只怕不是一般酸文假醋的儒生,也很调皮,张良经过他见到仓海君,他十有八九常常跟仓海君贼忒兮兮地在一起,说不定还拿着什么不发表不传播的孤本读啊读的。

哼,你们的秘密瞒不过我的无敌脑补!

Tuesday, September 16, 2014

翼德读《夏冬》

《鹿鼎记》里小宝卖萌说张飞看《夏冬》,非常挠笑点。至于关云长读《春秋》,在我眼里是关云长没有文化的证据。读书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应该诵读《左传》才靠谱,《春秋》里提供了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呢?好像没有吧。放着《左传》那么通畅优美的历史不读,读狗屁不通行文逻辑碎片化的《春秋》怎么说?因为没文化缺少鉴别能力吗?难怪被吕蒙白衣渡江取了大好头颅呢。

读《三国志》到“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时突然脑补:

云长,卿一身腱子肉,而且也读书识字,已经很了不起了,不用再拿本《春秋》装了啦。子布总是酒后笑你。兄弟这里有本《左传》送给你。你看翼德,读读《夏冬》,鞭子抽抽别人屁股,多滋润写意啊。闻卿有虎女,奥运冠军的资质,继承了关家体质呢,我家儿子也长成了,好大的脑门儿,精通《吴孙子》、《齐孙子》、《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周髀算经》,不如结个亲啊。——东吴孙仲谋再拜于姑苏虎丘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体育系的女生就凭你儿子也降伏得了?”

Sunday, September 14, 2014

素以为绚兮就是诗词的最高境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

把所有的胡说八道的注解都丢开,就从字面上看。推特控孔某说的是诗词的最高境界。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意思连贯一气呵成,也许是一首诗中的句子,似乎是《硕人》的姊妹篇,描写素颜的。全诗只怕是太美好那个推特控不忍看,没收进《诗经》,以至于秦王焚书之后就丢失了。素以为绚兮字面意思不就是素颜照样绚丽么?和前面的巧笑、美目呼应,逻辑清楚。
“绘事后素”从字面上讲,不就是装扮没有本质美好重要么?
“礼后乎”不就是子夏在举一反三,问礼仪是不是也没有本心善良重要呢?

就这么萌萌哒的孔某推特,王八蛋们硬是把女人装扮扯到绘画。你妈妈用绘画术化妆啊?你妈妈化妆还先打个底稿再上色啊?

素以为绚的案例,我觉得李商隐很贴合。比如说那首《晚晴》。本质美好,不施铅华。
浓妆艳抹的案例,那应该是晏殊那家伙。本质美好,而且华丽装饰。但我觉得装扮过于华丽,反而有点喧宾夺主。

至于朱熹这些人,当然也会写诗,虏酋乾隆吟汉诗两万多首呢,所谓“丑笑咧兮,浊眼张兮,碧池严妆兮”。

Saturday, September 13, 2014

孔子孟子铁木真

我并不认为孔子这个人是恶人,他所处的时代本是一个农奴制的经济模式。他从来也没想过经商,也没接触过商人,他是一个农奴制的思想家。
孔子是一个非常萌萌哒的家伙,他的成就主要是伦理学。孔子并没有原创的诗歌或任何文学作品,他删改鲁国历史的那个《春秋》,既然纂改严重,就不能算是历史学上的成就,但行文又不通也不有趣,那也不能算《三国演义》那种戏说历史的小说,在文史上的成就接近于零。孔子并没有农学、科学、数学、天文学的任何成就,在自然科学上成就是零。孔子只是一个萌萌哒的伦理学家,一个农奴制伦理学的集大成者,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刷推话涝的卖萌的货而已。
孔子有些想法非常邪恶。在孔子的世界里,没有平等一说,甚至双胞胎都得根据先分娩后分娩的顺序排列兄弟次序,有个尊卑。你跟他谈自由平等博爱,只怕会被子路拔剑单挑。
平等是契约观念的基础,孔子当然是不可信的,他有背盟的行为,而且并不内疚,说“要盟也,神不听。”。
《论语》肯定被纂改过。比如说,“夫子之道,仁恕而已/忠恕而已。”这就有两个版本。孔子不是忠臣,他仕进叛国跟嗑瓜子似地轻松写意。若是忠恕,孔子这个叛逃他国N次的公务员,忠在哪里?这不是打脸么?曾子有那么挖苦?只能说被纂改严重。
孔子的想法本身就很矛盾,孔孟之道也互相矛盾。孟子甚至都有支持自由婚姻的言论。孟子对舜“不告而娶”的行为有很多妙论,他的意思是,告诉父母这婚事就黄了,那就不告而娶呗。这不就是自由婚姻吗?
孟子和孔子本质上并无大区别,他们都是萌萌哒的先秦思想家,假如我遇到他们俩,一定会成为粉丝,因为他们好多原创想法好多萌萌哒的念头,都是有趣的家伙。他们是人类,当然会有错误,这就是颠扑不破的索罗斯易谬论。
邪恶的人之所以选择孔子来钦定解释,那可能是因为孔子是推特流,他的想法非常碎片化,故而用武力捏住解释权,就可抓住一句碎片任意解释发挥,把孔子因为身处农奴制时代而难免沾染上的邪恶扩大一千万倍,把孔子的仁爱和宽恕的光芒悄悄掩盖起来,孔子的那种跳槽叛国好似喝开水的反叛精神更是雪藏得视而不见。
孔子的悲剧就是思维碎片化,以至于连不识汉字的铁木真家族都知道这厮好利用。被汉文明的敌人利用,成为阻碍发展的垃圾,并不是萌萌哒的孔子的错啊。换了你,你在农奴制时代的先秦能知道平等么?孔子不是坏人,错就错在碎片化,以至于很容易被恶人利用。孟子那严密的逻辑,一套套的长篇大论,所以只好吃冷猪肉,虽然他也是农奴制时代的萌萌哒,但不怎么容易被断章取义。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14

分水岭

阅读吴象婴、梁赤民翻译的《全球通史》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北欧新教出现是一个分水岭。新教和天主教的区别就是对经典的解释权。
悲哀地留意到宋灭亡之前古典中国对任何经典都是自由解释,宋之后,铁木真家族钦定了最下流邪恶的理学,开始钦定解释了。
目送彼等欧洲佬走向文明昌盛,吾等走向上千年的黑暗奴役,几乎要灭种,尼玛的羡慕嫉妒恨!

Monday, September 8, 2014

不列颠佬的礼仪

看电影发现不列颠人彬彬有礼,指挥别人做事情的时候,语气温和尊重,就好像他/她建议你这么做,决定权在于你自己。电影里给不列颠大好佬当佣人、下级,被这种语气指挥,感觉一点不难受。
人类和狼群一样,也是协作的生物,在组团做事情的时候,总免不了要请别人帮忙做某事。突然回忆起一生中遇到的那些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蠢人,真是“小人乘君子之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让别人做什么的时候,用不列颠人那种温和尊重的语气,似乎是汉文明的一个盲点。古典汉文明只知道尊卑,从未想过什么叫温和尊重,竟好似古典中国的将军们从未想过允许士兵败逃一样。盲点啊!
取长补短,“礼失求诸野”,要多找几部英国腔的片子,学学不列颠假发装逼犯们温和尊重的语气。妙计,抚掌。
好吧,我有新口头禅了。

May I?
Shall we?
Would you mind?

Saturday, September 6, 2014

读书笔记 对《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猜想,韩信的双线阵

《史记》说“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我留意到孙武的背景是一片空白,其兵法十三篇精炼奇妙,字字珠玑,无一字多余,也没有任何战例。先秦诸子的作品中都会有作者的语录出现,孙子的十三篇不仅没有任何战例,也没有作者的语录和事件参与记录。在武经七要中只有《司马法》与之类似,太史公曰:“自古王者而有司马法,穰苴能申明之。作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又云:“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司马法》是一本古典兵法的汇编摘要无疑。
猜想孙子十三篇和《司马法》类似,也是某种汇编摘要。不过孙子的十三篇远胜《司马法》,我很好奇孙武从哪里得到原始资料,《司马法》是齐国的兵书汇编,却逊于孙武的十三篇,不由得怀疑十三篇的作者和我是同行,也是个翻译官,翻译了什么异文明的兵书摘要。
我不相信没有作战经验的孙武能原创十三篇。鉴于这十三篇超越了所有其他兵书,难道是从丝绸之路来访了一个地中海文明圈的国师?
孙膑和庞涓这对同窗的故事异常戏剧化,但竟然是真的。《史记》有明确记载,汉墓出土失传的《孙膑兵法》竹简记载有孙膑策划击败庞涓的言行,和《史记》符合。奇怪的是鬼谷子这厮教出的徒弟未免太牛。或者鬼谷子是顺丝绸之路来访的?
仔细分析庞涓的战绩,打得韩赵满地找牙,但和孙膑对手盘两次,都完败。两次都是和韩赵鏖战很久将要胜利时,齐国大军直走大梁,逼他回师,以疲惫之师回援,汉尼拔就是这样失败的,出了回援败招后,又以疲惫之师中计追击齐军,还能狂妄到相信齐兵怕他,这种层次的智力,似乎谈不上明智。庞涓既然不算是随机应变的佼佼者,他能得到魏王的信任,委以军权,能打败韩赵,我猜测他拥有增加军队战斗力的知识,虽然谋略欠佳,但和不动脑子的韩赵硬碰硬总是能赢。这知识不像是新式武器,鉴于他会看齐兵的灶,对魏王炫耀阵法,会不会是某种新式后勤知识和新式高效步兵战斗阵型呢?庞涓能上孙膑两次直走大梁的当,同样的当上两次,不像是聪明人,要我相信笨人能取得对韩赵的优势,只可能是笨人拥有超越并克制韩赵当时战术的某种知识。
庞涓对韩赵的优势使我怀疑鬼谷子是从丝绸之路来访的国师级的外宾。
《史记》中记录了韩信三次列阵决战的故事。有趣的是竟然都是双线阵。韩信的第一线都先败,但溃败的第一线并没有冲乱第二线,说明第二线有某种队列变换,能让出通道让败兵从身边跑过,所谓开而入之。韩信的对手之所以在列阵决战中惨败给韩信,是因为一种只对韩信无效的经验——只要敌人败退,就必然兵败如山倒,溃败的人流会冲乱后面行列,只要猛追就行了。古典中国的步兵战术和步兵阵法都没有考虑溃败,对士兵的要求都是战不旋踵,死在自己的位置上,若局部溃败,溃兵肯定会冲乱后面的阵形。甚至一直到明朝都是这样,戚继光的阵法很详细,没有考虑局部撑不住时败退的选项,一句话,步兵列阵决战的时候,不许后退。
若是诱敌,古典中国都喜欢用高机动的小部队诈败,引诱对手用高机动兵种追击,脱离步兵主力后,中个埋伏就精彩了。但步兵列阵决战,除了韩信我找不到第二个能在两军接战后,允许整个战线的步兵败退,能不冲乱第二线的神人了。
韩信三次决战都完胜,并不是对手笨,而是对手看到韩信的步兵全线败逃,以他们所有的知识,都只会条件反射似地判断为已经胜利,下面就是追杀扩大战果了。韩信的对手都不相信也不理解会有个第二线竟然不会被第一线的大量败兵冲乱,而自己全军兴高采烈地追逐,混乱了队形,使得指挥失灵,经过鏖战追逐的混乱的士兵,撞上严阵以待体力充沛的第二线,当然不可能重复打败第一线的光辉业绩,而韩信的骑兵包抄,或放水截断,就扭转了战局,原本以为大胜的一方心惊胆裂体力耗竭指挥失灵队伍全乱套,当然转身溃逃。
我总结了韩信的步兵决战秘笈。以某种队列操练,可以对败兵开而入之,当混乱疲惫的得胜之师撞上第二线时,发出信号,放水截断或两翼骑兵出击。我猜,假如韩信不是因为被族诛,他的战术会有传人,古典中国也应该会把韩信这种步兵战术发扬光大,也会出现类似罗马的三线阵。
和三线阵相比,唐朝六花阵和宋朝平戎万全阵都有致命弱点。六花阵和平戎万全阵都没有考虑到局部承受巨大压力崩溃,溃兵冲乱其余部分的可能性。且这两个著名阵法都没有两翼,一个是圆阵一个是方阵,似乎坐待被两翼包抄,希望对手蠢到均匀地围攻自己,在古典世界第一的中国强弩的火力下蒙受伤亡后败退,然后藏在中间的骑兵再出去追杀。却没想到若对手先包抄截断退路,再以远程火力骚扰,在前沿士兵疲惫之后,找出薄弱点。以优势兵力突破,造成溃兵流,赶着溃兵冲乱一切,予以全歼怎办呢?
三线阵无法对抗骑兵民族,因为步兵民族的两翼骑兵不可能护住自己的两翼,面对纯骑兵的草原民族,步兵只有列圆形车阵,六花阵和平戎万全阵都是对抗强大骑兵的有效阵型,可惜古典中国战术没想到对败兵开而入之这个简单的队列变换,战不旋踵说得容易做到难,何如允许溃败,让败兵躲到背后重整呢?
似乎韩信的族诛,导致韩信的允许步兵决战时全线溃败的绝技失传,没有能弥补古典中国军事上最大的软肋,纵观历史上主力决战,大多是一方局部溃败,溃兵冲散战力完好的战线,历史长河中,步兵民族丢失了韩信的这种战术,似乎埋下了靖康的伏笔。不抑制商业的宋被野蛮人击败奴役,铁木真家族提倡了最邪恶下流狗屁不通的理学,扭曲了整个汉语文明,明朝的科举继承了铁木真的理学科举,和唐宋有天壤之别,这点扭曲导致唐宋不可能发生的明朝海禁政策和僵化的中枢指挥。中国竟然放弃了海洋,唐宋时海洋贸易极发达,广州在唐朝时有数万阿拉伯商人(被黄巢杀的)。若多重战线的战术存在,宋庞大的步兵部队在野战对抗骑兵时就不会那么容易地崩溃了,如果平戎万全阵增加一个开入之的队列操练,纵然一层又一层的战线被击败溃逃,但想要它整体溃败,那是难如登天。若宋没被摧毁,汉文明没有因为铁木真的科举而被理学扭曲,我猜古典中国的商人必然会从贸易伙伴回教国家处得到古典希腊的书籍,宋的时候,希腊代数几何集大成者是花刺子模人,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只要有一个好奇心强的翻译把那些希腊著作搬运进来,就会改变历史的轨迹,也许继承雅典衣钵并发扬光大就轮不到北欧的日耳曼人,而是我们,开辟新航路的,建立议会立宪的会是古典中国的商人。纵横七海的也许该是广东佬或浙江佬了,要知道杭州湾和广州港都曾是宋的贸易大港,一小队渴望新市场新航路的要钱不要命浙江佬开着小破商船发现美洲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