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7, 2018

步剑新书卷二

卷二    持剑练习


1. 剑靶

剑靶如图所示。其形状为长条形,靶架尺寸为6英尺高3英尺宽,靶面5英尺8英寸高1英尺宽。靶面相当于对手,其中心点应离地4英尺,即新丁的胸口高度。剑靶垂直于地面,以平行线标识出脚、腿、身、臂的位置,箭头则图示科学化的剑术。新丁在离剑靶10英尺处以“立正”姿势站好,左踵踩线,听到口令“步法第一势”,左足就踩上线。

图示了挥砍的方向和编号,接下来将详解这些挥砍。应按照规范对着剑靶练习挥砍,在掌握挥砍的剑路前,不应练习任何其他内容。

《步剑实战》(第12、13、14页)的要领已经很完备,无需再作补充,但某些动作失于繁,宜有所精简,如此则能简而增效。

拔剑(宜精简,采用现代法国剑术书,第165页、166页的骑剑实战的做法。)

坡剑(译注)
译注  《步剑实战》中的“坡剑”。左侧的图。


入鞘(宜精简 )

稍息

立正

预备

右侧安全距离

坡剑

前方安全距离

坡剑

在听到口令“戒备”后,新丁摆步法第二势,剑柄末端对着自己的右胸,剑尖指对手右眼,右臂伸展但不完全伸直,右肘微屈,手腕倾斜,指关节略微朝右侧上方,防备对手直刺,左手叉腰于左侧肋下,左手四指向前而拇指向后。

若干防御(格挡)招式的学习方法是持剑照着图中虚线舞剑,按照剑靶上的标识掌握剑身角度和手腕姿势。

剑靶标识了如何挥砍和防御,但至于实战时的具体施展,则应根据对手的动作和防御姿势而定。挥砍1、3、5、7、9、11(奇数)是Carte,《步剑实战》中将其称为内侧。相应的挥砍2、4、6、8、10、12则为Tierce,或曰外侧。在防御(或格挡)中,招式也是这样命名。

在新丁彻底理解剑靶之后,即无需再对着剑靶练习,不过教师(持剑的)应考虑将剑靶视为可靠的指南和标准,在防御和校准挥砍角度时,都应参照剑靶。

2. 划圆(注9)
注9    在骑马时用法国军刀划圆劈很好使(参见法国《骑剑实战》卷1的第一和第二章节)。

法国人认为没有比这类挥剑动作“伤”手腕的了,而且剑术修为,看一看划圆就一目了然。吾等将划圆分为三类:(1)水平、(2)斜向、(3)垂直。垂直划圆又可分为向上和向下,至于斜向划圆,则仅为水平与垂直画圆的方向变化。故可认为划圆其实可只分两种:

第一种是水平动作,或曰常规划圆,即围绕头部划圆。握剑应尽可能松,主要用拇指和食指握剑,剑柄末端圆球抵于手掌,手心向上。剑身的运动尽可能水平,其轨迹好似环绕剑手的冠冕。剑所划之圆并非真正的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其长轴在剑靶中心和新丁脚跟或脚踵之间的连线上。最后,剑尖的动作要领是似向对手的面部刺或掷出一般。可以两种方式划圆:第一,从右到左,吾人称为“外侧划圆”,为最简单最符合平常习惯的划圆,可反击对手的外侧防御,在击剑学校里,将这个动作描述为剑刃划圆击打对手的剑刃。内侧划圆和外侧划圆反方向,从左到右,可反击对手的内侧防御,需要更多练习才能掌握。


水平划圆

第二种,在法国,“划圆”只指剑围绕头部的两种圆周运动,但我们把所有的剑的圆周运动都称为“划圆”。垂直划圆外侧防御姿势开始,剑背朝向自己的胸膛和左肩划圆,然后继续划圆至初始位置,吾等将此称为“内侧划圆”,“内侧”是就持剑者而言,而非对手。“外侧划圆”从“外侧防御”姿势开始,剑刃划圆经过右肩,整个动作在外侧。

“内侧划圆”最后结束时是一记下劈(法国人称为enlevé),可以反过来变成上撩(brisé)。“外侧划圆”也是如此,手腕一转向上,下劈就成了上撩了。应经常练习划圆以确保手腕灵活,但要注意划圆使整个手臂暴露。在第四部分“挥砍”中,有一条不变的规则:剑尖走的圆弧轨迹越垂直越好。法国的手册(第234、235页)说:“1.下劈是从上向下,可以是内侧也可以是外侧;2.常规划圆、下劈、上撩可以是内侧也可以是外侧。”
垂直划圆

练习“划圆”应先徒手,然后持剑,先徒步,然后试着骑马。在开始的时候,新丁手臂接近伸直,转动手,作水平和垂直的划圆练习,注意避免胳膊肘僵硬。假如没有剑靶,那就在墙上用粉笔画一个十字,以便确保动作的水平和垂直。最后,内侧和外侧的动作快速轮番,从而将其组合起来。

在练习划圆的时候,须对新丁传授剑的各部分名称。剑的各部分原本很简单,但却被弄得很复杂;有看法认为可分八部分。对于阔剑而言,肯定是足够了。“轻锐”部分,或曰易损区,在剑尖与剑中心之间,挥砍或进攻都以这一区域的较单薄的剑刃接敌,假如遭敌刃格挡,就很容易被损坏。“堡垒”,或曰坚固区,从剑中心到护手,在防御时,就用这个区域接敌。

在一段时间的练习,在教师指导下按压剑的各部分,新丁就会明白这知识有多重要。在抵御敌刃时,剑身防御力从护手向剑尖逐步递减,而挥砍总是以靠近剑尖处接敌,挥砍的攻击力从剑尖向剑柄逐步递减。若能用接近剑柄处的部位格挡挥砍或直刺,即使遭遇天下至强,这格挡也不会被蛮力硬破。以正确的格挡,普通花剑能格开10英磅重的护手刺剑或铳剑。训练有素的剑手在进攻时,总是努力用自己的“堡垒”去占对手“轻锐”的便宜,如此,优势杠杆通常能击败对手的格挡。力大的壮士应多练习这种手法。挥砍接敌位置在剑尖后8英寸以内,最好以撞击中心(注10)接敌,如此可避免持剑手受力。
注10    制式军刀的撞击中心在离剑尖三分之一剑身总长处,以撞击中心接触敌剑,握剑手不受力,因此能在挥砍中发挥出全部力量。 剑的重心在离剑柄末端三分之一剑身总长处,不同的剑有不同的平衡要求,剑的撞击中心和重心位置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至于撞击中心和重心之间的距离,轻剑比重剑大,弯剑比直剑大,挥砍武器比刺击武器大。

挥砍的好坏在于准确和迅速。若挥砍没砍准,那么就相当于用无锋刃部位砸击,你的剑可能会被随便一把东方剑折断。动能是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假设有一个壮士挥舞4英磅重的剑,剑速为1,其剑的动能为4乘以1等于4,假设一个力量较小的战士挥舞2英磅重的剑,但速度是2,则这把剑的动能是8,一击之力是壮士的剑的两倍。若壮士也用那把轻便的剑,那么他的剑速会更快,假设是3,则其一击之力将会是18。因此挥砍的威力受速度影响巨大,受剑重的影响相对较小。

3. 挥砍

在《步剑实战》中附有剑靶,剑靶上标注了7式挥砍,其实还不够。德国的剑术增加了垂直向上第八式,这第八式能威胁对手的整条手臂,从手腕到肩膀在第八式笼罩下。
德国挥砍



法国的手册只有七式The Coup de Tête; 2, the Coup de Banderole; 3, the Coup de Figure à droite; 4, the Coup de Figure à gauche; 5, the Coup de Flanc; 6, the Coup de Ventre; and 7, the Coup de Manchet

下图是十二式挥砍(注11),可以帮助松展新丁僵硬的手臂。
注11  挥砍有五大类:
切斩,或曰最差劲的斩法。以肩、臂之力发剑。 欧洲剑术中的一招本能动作,大多数人第一次握剑时都会用切斩。
划斩,在东方很常见。 这一招不用肘、腕,以肩和背上的强劲肌肉发剑,肩、背之力是臂力的近十倍,还能将全身力量和重量都用上。之所以印度剑的剑柄很短而且仅有枝杈形护手,就是为了方便发此招,短剑柄正好防止手、腕的不必要移动,而下劈所需要长剑柄反而会减少划的威力。 划斩的可怕效果已是赫赫有名。
刺斩,弯刀(大马士革剑)的招数,以剑尖和剑刃刺击,剑刃沿着对手身体斜刺而过。 这一招最适合在骑马时施展,因马速提供了足够的力道,步斗时则很难有骑马时的力道。对此招须以反剑尖刺击的招式格挡。
鞭斩,手臂、手肘几乎不动,纯以手腕发剑。吾人的剑术主要用鞭斩,因其威力足以败敌,且施展时破绽最小。
收剑斩或曰背斩,将在下文中详细解释,其为“刺斩”颠倒过来。



十二式挥砍

图代表对手,实线表示划圆时剑刃的方向,虚线表示划圆时剑身的轨迹。

挥砍动作应该连续,通常总是从内侧,即从左肩末端出剑。在划圆中,手臂应尽可能伸直,手-剑沿着剑靶上的线移动。新丁应先学走路再学跑,学成时应能连续无停顿地施展十二式挥砍,但在开始时动作应放慢,直至能恰当且适时地运用手腕,再一招连一招。剑术更高的时候,若柔韧度很好已经不会有肌肉痉挛,也没有其他错误动作,就可以连续练习十二式挥砍,不断加速,直到剑刃劈风如在吟啸一般。所有的挥砍都应有力,剑刃在前,手臂尽可能伸展。

十二式挥砍如下:

第一式和第二式。先摆外侧防御姿势,然后出招,从上往下挥砍对手头部。在第一式中,剑尖起始时在左肩(内侧),手尽量不要移动以保护身体,手背向上,剑身靠近胸口。这一式以垂直的下劈结束,以靠近剑尖的“轻锐”部分击打对手右侧头顶。

第二式,紧跟第一式无停顿,反向,手背向下,从右肩出剑,击对手左侧头部。第二式不动手腕很难完成,是很好的腕部练习。

第三式和第四式水平面部挥砍,也从左侧出剑,规则不变,击打对手右侧面颊后,回返击打对手左侧面颊。练习这两式的好处是可以养成好习惯,从左向右挥砍相对于从右向左挥砍对手腕内侧暴露较少。

第五和第六式斜削肩,也是从上向下(参见《步剑实战》第14、17页的第一第二式和法国手册中的Coups de Banderole),划圆两次成对角线,先从左至右,在从右至左。剑刃朝下,两次划圆,先从对手右肩处下劈,然后从其左肩处下劈。

第七和第八式水平斩胸,和斩脸平行,而且和斩脸一样,剑刃接敌时尽量水平。

第九和第十式。水平斩腹,和斩胸平行,但比斩胸低。

第十一和十二式斜斩大腿根或大腿,剑的轨迹从下往上,成对角线,和斩胸正相反(参见《步剑实战》的第四和第三,法国手册的上撩)在这些互成对角线的划圆中,不可屈肘,手不可偏离箭头轨迹,否则会暴露无防护,两式应连续,不可有停顿。

若新丁运剑不佳,则可放慢速度,把相反的两式组合起来重复练习,比如把斩头(第一式)和斩大腿(第十二式)组合练习,把斩头(第二式)和斩大腿(第十一式)组合练习,以此类推。教师应观察新丁的剑刃运行是否如剑靶上的线路,在每一斩结束时,剑尖都应挺刺出去。

首先以步法第二势(防御)的第二步姿势练习挥砍,然后以步法第三势(长刺)中的第二步姿势练习挥砍。

4. 交锋防御,或曰交锋势

《步剑实战》中挥砍有瑕疵,交锋防御也有过度的地方。前文已对通常称为倒悬防御的防御势(1874年版的《步剑实战》第18页)阐述了吾人的观点。即使把头挺直,两眼直视而不是上瞥,这一势仍然破绽巨大,手臂和剑都不蕴藏变化,无法从这一势中变出有效的进攻,若要转为进攻,肯定露出很大的空门。这一招现在只能用于德国剑术学校中学生对抗场景,因为在那场景中,剑手的最高目标和雄心不过是打中对手的鼻子而已,一记迅速的上撩就足够了。
防御第一/始剑或曰倒悬防御

交锋防御因此削减为如下两势:

外侧交锋防御,其防御外侧,手臂、肩膀、背部和侧翼。新丁返回步法第二势(第二步)姿势,剑柄圆头指向右胸中心,剑指对手右眼,右臂舒展,右肘微屈,手腕倾斜,手背朝向右侧上方,此动作目的是防御对手的直刺,左手插腰,四指向前,拇指向后。外侧防御动作中剑刃当然朝右或曰外侧。

外侧交锋防御

内侧交锋防御。这个动作防御内侧,包括胸、腹,手背朝下,敌在吾左侧,剑刃朝左侧。

内侧交锋防御


在交锋防御时(两兵相碰),应以离剑尖不超过约八英寸的剑刃部位接敌。若无法以离剑尖小于八英寸处击敌,则认为敌人在吾攻击范围外,反之则在吾攻击范围内。在交刃时,应对敌刃略微施加压力,不可仅把剑倚靠在敌刃上,此压力帮助手和腕感知敌刃的动作。“交锋防御”也分内侧和外侧,防守并为接下来的进攻或防御做好准备。目光应凝视敌人的眼睛和手或剑尖,不要只盯着敌人的眼睛。

防御可以守中带攻:上半身前移,剑尖向对方逼去;或也可以纯粹防守,此时唯一目标为格挡。

用右手剑应记住临阵尽量施展“外侧交锋防御”(注12),在外侧与敌刃相交。原因很简单,若右手使内侧交锋防御,那么从肘至手腕都暴露,右手使外侧交锋防御可保护手腕以下的手臂。用军刀时,用外侧招式总是有优势;而内侧招式适合有护手的小剑、花剑和护手刺剑施展。(注13)右手剑接战左手剑对手时,右手剑使外侧招式就会迫使左手剑对手使内侧招式,对于此左手剑手而言,若是经验丰富,则会故意收剑或脱离兵刃接触,再施展假动作,重新获取优势。这种情况最佳应对方法是一招内侧划圆直劈对手的指节,接下来将会解释这一招。
注12    法国手册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兵刃相接时,手腕向右者占便宜。” 因此所有挥砍、格挡都应采用外侧姿势。 但《步剑实战》却反对这个基本规则,在第32页中说:“左侧防御(内侧防御)总是比右侧防御(外侧防御)更有效。” 我认为花剑和护手刺剑使用内侧姿势有利,军刀和阔剑则肯定不利。 在骑马时,显然左侧是弱侧。
注13  小剑的剑身横截面为三角形,护手刺剑的剑身横截面则扁平且两面都有凸起。

5. 防御或曰格挡(注14)
注14      《步剑实战》的第29页说:“格挡是一种剑身划圆的动作。”其实格挡动作并非仅限于此。

《步剑实战》提出七防御,在学校或操场练习时,这七都不能少。法国的手册也有七,其中包括一防御剑尖攻击。可惜,这七中至少五是“倒悬防御”,第三和第四仅能防御前置腿的内侧和外侧。其实腿部无需这样的防御,因挥剑攻对手的腿会导致攻方的头、肩暴露无防护,且这样的攻击只要对手迅速收腿就会落空,不仅无效而且使攻方置身于危险中,智者不为。在击剑中,“低位突刺”,即突刺对手手腕下的身体,因为担心被对手趁机一击,所以除非能以假动作确保自己“高位”无虞,否则绝不敢轻用。在单棍实战中,总是优先攻击对手的前置腿,这种做法适合于单棍。

内侧长刺和挥砍

下面是全套防御和格挡招式,防御和格挡中肯定要用到剑刃,这些招式分为两类:(1)头部(颜面)防御和(2)身体防御。

防御第一
始剑,之所以有此名称,是因为它是拔剑后的第一个姿势,即使未经传授的人,拔剑后也通常会本能地防御自己的头部。此是《步剑实战》中的第七防御。在实战中,拔剑时,剑尖指向接近水平线,剑刃朝向内侧或曰左侧,手臂弯曲并抬高至高于眼睛,头部保持右向。新丁应注意,拔剑时要挺直身体,不要弯腰低头弄成在胸部与颈部之间拔剑,左肩不可向前移动。始剑就是“倒悬防御”,它有弱点,即不蕴含变化也不好应敌。现代实战推崇拔剑后不要停留在始剑,而是变成“高位外侧防御”。


防御第二
《步剑实战》中的第四防御,之所以叫它第二是因为它紧跟始剑。手臂伸展,剑刃指向外侧或曰右侧,实战中剑柄放低,剑尖指向对手裆部,剑身和水平线夹角45度。要注意此姿势只是假动作,很少需要用它格挡,因为此姿势仅防御自己的臀部和腿部,而优秀的剑手绝不会甘冒大险去低位挥砍。现代剑术实战推崇“低位外侧防御”。

防御第三
外侧防御,《步剑实战》中的第二防御,已经在前文中的“持久防御”和“交锋防御”中讲了,其防御外侧,包括手臂、肩膀和脊背。

防御第四
高位外侧防御,是头部防御,手抬高至肩膀上直至与右眼等高,剑身上扬45度角,剑刃朝上,剑尖向左。

防御第五
低位外侧防御,是侧翼防御,曲臂,持剑手在肩下6英寸,对手在外侧,剑尖垂直或接近垂直视情况而变。

防御第六
内侧防御,《步剑实战》中的第一防御,已经在上文中的“交锋防御”中讲了,其防御内侧,包括胸、腹。若要格挡敌剑,手臂回缩,直至手肘几乎碰到腰带,

防御第七
高位内侧防御,和高位外侧防御一样,也是头部防御。持剑手抬高至左眼左侧,剑身和脸的方向成45度角,剑刃向上,剑尖向右。

防御第八
低位内侧防御,保护腹部。类似于低位外侧防御,曲臂,持剑手在肩下6英寸,对手在内侧,剑尖垂直或接近垂直视情况而变。

在实战中,优秀的剑手会根据情况选择内侧防御或外侧防御。优秀的剑手会根据自己的感觉施展头部防御,可以不用始剑而直接用高位外侧防御或高位内侧防御,可以用低位外侧防御,也可以收回前置腿用防御第二。动作越简单越好。在格挡时,剑手应在靠近自己身体处格挡,这样在格挡挥砍时,剑握得更牢。格挡时不需要用力。我反对“Sforzi”(猛击)或曰时新的意大利阔剑剑术中的护手猛击术,其击打对手的剑身,试图使敌剑脱手,我认为太冒险。防御或格挡的练习和挥砍练习类似,首先以“步法第二势”(防御)练习,然后以步法第三势(长刺)练习。